利用中医药的传统经验为指导方式,加以
色彩色差计的现代化工具,对中药的加工炮制颜色进行可行性考察。本次我们以山楂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炮制阶段颜色和药材稳定的测量,研究颜色测定的可行性,并探讨中药炮制过程中颜色和温度的相关性,即“火力”和“火候”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其真是的测量数据得出色彩色差计克服了中药本身颜色混杂、形态不一的问题,测量的中药颜色数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色差值和温度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此次试验和数据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采用色彩色差计来分析和测量中药材及饮片的颜色,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此种方法成为规范中药加工炮制工艺与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技术。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过程及质量标准有关性状内容一直沿用形色气味等性状描述,主要靠经验掌握和感官判断,其中颜色对判断是最主要指标,如何测量中药颜色以客观评判炮制“火候”是中药炮制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实验在GAP的工业框架下,模拟以色彩色差计来解决颜色和“火候”问题。研究以色彩色差计为工具,借鉴有经验的老药工的传统中药炮制方法,探讨以色彩色差计测量中药加工炮制颜色的可行性,以期待未来这种检测方式可以在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色彩色差计又称为色差计、拭擦一、测色仪等等多种名称。色彩色差计通常有两种类型:滤光片式和光谱分散式。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仪器内部的标样光源照明样本,标本根据设定的原理选择性吸收、反射或散射光线,仪器的光电探测器检测反射光井与标准光源做出比较、计算。可见光光谱利用窄带滤色器(滤光片式)或衍射光栅(分散式)分为各种小分段,能够在光谱上得出很高的分辨率。此外,由于仪器设计简便,结构非常坚固,能够承受日常生活的恶劣环境,适合在实验室环境里离线操作。
在医学研究中,尝试对病人皮肤、牙齿、舌质与舌苔的颜色进行自动分析,获得快速、无损伤的定量诊断结果,以便于帮助医生快色、准确的做出诊断。在医学医药方面,实验采用色差计,考察姜黄样品粉末与乙醇溶液中姜黄素含量与颜色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另外,美国药典在1980年版(USPXX)率先收载了利用色差计测定药品溶液颜色的方法。其他一些国家的药品企业标准中也有使用类似的仪器方法测定药品溶液的颜色。在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以及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二部附录IXA溶液颜色检测法也开始将色差法测定药品溶液颜色及其与规定颜色的差异,但是没有看见有引入颜色测定的任何报道,可能当时的技术还不算成熟,这类实验的结果还有大众化。
经过色彩色差计测量后,可以直接计算出样品颜色三次激值XYZ,也可根据测量样品的需要将这些值转换成其它均匀空间的颜色参数,如L*a*b*色空间、L*C*h*色空间、亨特Lab色空间等。因为L*a*b*色空间是当前最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广泛适用于所有领域,并考虑到每种药材本身的质地、色泽、饮片大小、厚薄、所有辅材等不同,在药品的加热过程中变化也各不相同,前期研究采用L*a*b*色空间精确量化,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研究中药加工炮制颜色测量的可行性。
目前市场上色彩色差计作为颜色鉴别的一种新型技术,已经被涂料、塑料、汽车、建材、五金、制药等多种行业广泛的应用,印刷和纺织行业已经把色差检测列为国际检测标准之一。中药体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混杂、表面凹凸不平。这种技术是否有效的适用中药的颜色检测,能否正确精准的反应出不同炮制阶段样品的颜色差异并很就有很好地稳定性,这些基本的怀疑都在过去中药试验中一点一点的被击破,最终得到证实色差计是可以稳定精确的显示中药的颜色变化的。